2022年“最美中方”电视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《在沅江,遇见燕尾龙舟》
2023-07-19 16:37:0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杨丽群 | 作者:李少岩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1827

在沅江,遇见燕尾龙舟

文/李少岩

​【作者简介】  李绍岩,笔名李少岩,湖南省作协会员,怀化市作协副主席。作品散见于《人民日报》《文艺报》《文学报》《中国文化报》《中国艺术报》《海外文摘》《中国校园文学》《散文百家》《安徽文学》《中国铁路文艺》等四十多家报刊。

进入铜鼎镇桐木村,在飞檐翘角的古墙上,赫然醒目:古楚龙舟发源地。

这不是明清,不是唐宋,而是在久远的古楚时代。透过斑驳的壁画可以理顺,一艘完整的燕尾龙舟,经历一段冗长、繁杂的过程:选料,锯料,发墨,制作,捻船,上油,完工,每一个环节不容敷衍,每一道工序呈现工匠的心血凝聚。

非遗传承人米会长,不失时机地介绍燕尾龙舟。瑶乡工匠打造的龙舟,呈飞燕尾,蟒蛇腰,鳄鱼首形状,船长33.8米,尾高3.8米,能够容纳68人划桨。船体选料极为苛刻,尤其是腊料,是一艘龙舟的灵魂,容不得半点马虎,通常由掌墨师亲自料理。

米会长如数家珍,他黝黑的脸庞,一如他沧桑人生。

壁画采用单色着墨,布局简约,冠以拙朴的笔触、冲淡的线条。工匠们在海拔800米罗子山选取杉木,由掌墨师精挑细选,拉墨划线。工匠们挥舞斧头、拉锯的身姿,每一道细节,勾勒出力与美的神韵。

桐木村工匠打造的燕尾龙舟,工艺秘不可宣,没有图纸,没有相关资料做参照,全凭工匠们口口相传。每一艘龙舟的完成,是工匠们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
米会长说,燕尾龙舟已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。龙舟每年农历五月初十下水,十一在铜鼎开赛,十二在黄溪口,十三在龙头庵,十四在铜湾,每个乡镇轮流竞赛,农历五月十五在辰溪县仙人湾乡举行大赛。

每年端午龙舟大赛,村民们齐聚一起,沿河两岸人头攒动,近百艘龙舟泊在江面,蓄势待发。划桨人、锣鼓手、掌舵人、指挥者,大家铆足了劲儿。

“呯——”,发号枪一响,百舸争流,江面如同一个欢腾的世界。鞭炮声、锣鼓声、唢呐声、呐喊声,在偌大的沅江空域里轰鸣,渗透,回旋,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场,在一片氤氤氲氲地烟尘中,瞬间炸开了。

江风清凉,水汽漫漶。立在沅江边,我承想,在漫长的时间维度中,一条江河流域,有多少鲜活的物事得以呈现?每一条江被赋予有限的使命,如同一个人短暂一生。一切所谓的永恒,只有空间,只有无形的时间。

两炷蜡烛插在船头,烟气袅娜,在江面上缭绕,回升。

唢呐声、祭祀的鞭炮声,在此起彼伏、喧腾不息的声浪中漫溢。一艘艘燕尾龙舟在江面上如箭似的射向远处。渐渐地,隐入的时间深处。

汽车贴着沅江行驶,时而近,时而远。汤汤江水,在夕照下泛起粼粼波光。我不禁思忖,滔滔沅江,有多少燕尾龙舟的故事在水一方?生命是一场循环往复、不断探寻的历程,沿着一条江河行走,每个人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初心与梦想?

沅江不语,顺着既定的时间轨迹,从容,恬静,一江清波向东流。

我与燕尾龙舟的遇见,汇入沅江册页,与时光同程。

责编:杨丽群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